- (0)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堅持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面對科技創新的戰略任務,金融如何有效支持科技企業走出“實驗室”、落地“產業鏈”,正成為市場關注的核心命題。
近期,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出臺《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指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強化科技金融探索。作為金融央企的重要力量,中信銀行系統謀劃科技金融服務布局,圍繞“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持續推動科技金融機制創新,積極探索早期科技成果的融資路徑。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從中信銀行的視角來看,服務科創企業發展是大行責任擔當;從客戶的視角來看,中信銀行的金融服務則是“雪中送炭”。
北京華視諾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注于眼科精準醫療解決方案的研發與生產。據記者了解,中信銀行給予其足夠的支持,讓科研從理念走向了現實。作為一家從北京協和醫院、清華大學等醫工融合平臺孵化而來的科技企業,華視諾維專注于以眼底病為代表的眼科診斷治療全流程系統的技術攻關,產品涵蓋眼部液體精準采集、個性化體外診斷、微創介入治療、藥械組合應用和AI視覺篩查等多個方向。“我們不是缺創新與技術,而是如何獲得銀行授信認可?!?華視諾維醫學合作與大客戶部總監夏朝陽坦言,企業擁有近百項中外專利授權和多項國家級獎項,在股權融資基礎之上獲取多元化金融體系的支撐是企業發展的長期挑戰。
面對這類問題,中信銀行致力于解決痛點,精準助力企業脫困。據悉,中信銀行針對企業所處的科技成果轉化前期階段,聚焦技術原始創新能力與產業化潛力,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貸”產品快速建立企業信用畫像,在兩個月內完成從盡調審批到放款的全流程,給予企業1000萬元授信額度,用于推動三款創新醫療器械的注冊與臨床試驗。據了解,華視諾維承擔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任務,多項產品進入“中美雙報”審批流程。隨著項目臨近注冊與市場放量期,該筆授信被視為“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關鍵支點?!斑@筆資金就是穩定器,推進了關鍵節點,也堅定了我們商業化的信心。”夏朝陽表示。
“輕轉型” 支持新勢力儲能企業
北京鑫華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未滿兩歲”的初創公司,卻已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果轉化的典型代表。公司專注于鋅鎳空液流電池儲能技術,采用無隔膜設計、環保型電解液,在分布式光伏調峰和區域電網側場景具備顯著技術優勢。
“我們服務的是最末梢的電網節點,產品要足夠安全、環保、成本低,哪一點做不好都是一票否決?!痹撈髽I董事長梅永剛表示,盡管技術潛力巨大,但公司尚未實現銷售收入,融資結構幾乎完全依賴股權融資。
面對資金“斷點”,中信銀行在2024年底迅速介入,為其提供500萬元授信額度,并首次以專利質押作為增信方式,解決了“無抵押、無擔?!钡氖谛烹y題。而這兩筆貸款的背后,是一套重構科技企業評估體系的邏輯。在“科技成果轉化貸”產品中,中信銀行不再以傳統財務報表為核心依據,而是通過企業技術來源、產業契合度、專利價值及落地預期等維度,搭建起“看技術、看專利、看團隊”的科技企業評價體系?!拔覀冊诋a品設計之初,就決定要跳出傳統授信邏輯?!敝行陪y行有關人士表示。自產品推出以來,中信銀行已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數十家,資金支持超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銀行并未止步于信貸產品的創新。在成果轉化的“全周期”支持路徑中,中信銀行協同中信股權投資聯盟單位,為科技企業提供“投貸聯動+債券融資+產業撮合”的一站式綜合服務,推動資本、金融與技術在早期階段實現深度對接。
與此同時,為破解更廣范圍內的“科研強、轉化弱”結構性問題,中信銀行于2025年4月發布了“啟航計劃——科技成果轉化賦能行動”,構建“6維產品矩陣 + 5圈生態中樞 + 3核協同平臺”的體系化服務框架,計劃在三年內支持1萬家硬科技企業穿越“達爾文之海”,邁出從0到1的關鍵步伐。
推動構建“金融協同場”
傳統信貸手段的優化對于滿足科創企業融資需求意義重大。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A股首家算力服務上市公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隨著AI大模型、科學計算等應用需求爆發,公司急需采購新一代國產服務器擴展算力能力。然而,服務器價值高、折舊快、流通性差,傳統信貸邏輯普遍難以為此類設備提供支持?!斑@種資產的估值不透明,傳統抵押貸款幾乎無從談起。”企業相關負責人坦言。
中信銀行基于對企業、行業的深入理解,設計定制化授信方案,為并行科技提供了8000萬元中長期貸款支持,專項用于服務器設備采購。這筆貸款不僅為企業打通了高性能計算資源擴張的資金通道,更標志著銀行信貸服務在高科技資產領域的進一步延伸。
作為北京國資體系下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平臺,京能國際在過去五年實現了裝機規模和資產規模的快速躍升。京能國際財務總監王洋介紹,公司不僅是首都能源綠色轉型的中堅力量,也兼具科技屬性與高度市場化機制,已連續多年在資本市場保持高活躍度。
在企業發展的多個關鍵節點,中信銀行持續提供多層次服務支持。從最初的流動資金貸款,到通過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協同支持,再到參與公司資產證券化安排、公募REITs發行,中信銀行打通了金融協同通道,形成了以總分支三級聯動為支撐的“科技金融服務場”。
“中信銀行既看懂我們的資產結構,也能理解新能源行業當前在向更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的資本訴求?!蓖跹笤u價道,“他們不僅提供融資產品,更在產品機制和結構設計上為我們提供助力?!?/p>
當前,京能國際也正從西部資源型布局轉向更接近負荷中心的長三角、珠三角區域,未來對資金協同、結構創新、股權資本引入的需求將愈發迫切?!拔覀冋趶摹Y金提供者’逐步尋找‘機制共建者’。”王洋坦言,“這也是我們選擇與中信銀行長期協同的原因?!?/p>
相比傳統制造業,科技企業的融資難點在于更早、更多變、更具不確定性。很多企業在科技成果尚未轉化、營業收入尚未形成的階段就迫切需要金融介入,而這恰恰是傳統信貸難以覆蓋的“斷層地帶”。從并行科技的設備貸款,到與京能國際的協同共建,再到一批初創企業的成果轉化貸款落地,背后體現的是中信銀行科技金融服務模式的系統性重構——不再局限于貸款規模的增長,而是著眼于服務機制與生態能力的擴展,這體現了中信銀行堅持的理念和使命——“理解技術、包容不確定性,是金融機構在新時代的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