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記者 章芳敏
水土流失是我國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按全國水土流失類型區的劃分,永康市屬于南方紅壤丘陵區,水土流失的類型主要是水力侵蝕。3日,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為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永康市構建了隊伍建設、預防監督、自動監測等三大體系,從護水土、防流失、保植被、優環境等方面抓好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始終將水土保持工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高標準規劃、高水平治理、高效能監管,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授牌儀式
構建高素質隊伍建設體系 保護水土防流失
據了解,水土保持的主要職責包括承擔有關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審核和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核查,承擔全市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管理工作,組織編制水土保持規劃并監督實施,承擔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輔助工作。目前,永康市處于經濟建設高速發展期,生產建設項目較多,給水保監管工作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
如何做好這些項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呢?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6月,市水務局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整合水政和水保職能,重新組建水政監察大隊,專職執法人員從4人增加到11人,在工作上確立“三必三不”履職規則(職責范圍的事必擔當,即現即辦不拖延躲避;遇上難點熱點問題必支招,不推諉上交;發現執法違法行為必追究,不含糊姑息),建立水保監管工作AB崗制度,確保生產建設項目監管全覆蓋。同時,該大隊還安排原水保專職人員針對相關水保工作開展系統培訓,并傳授新水政人員現場監督檢查、項目評審等業務技能,著力打造一支“敢擔當、勇作為”的新水政尖兵。
聯合執法部署會
構建預防監督體系 多措并舉抓落實
“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重在日常監管?!笔兴O察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7月至8月,永康市首次開展“依法護水土、亮劍防流失”聯合執法專項行動,檢查城區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30個,出動執法人員200余人次,通過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日常監管和綜合行政執法長效協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執法威懾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永康市還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連續三年委托第三方技術機構為全市近百個生產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工作提供技術性支持與評估服務。同時,永康市通過遙感監管,達到“天地一體、上下協同”的監管目的。
坡改梯工程
其實,早在2018年,永康市就已經通過省“三個平臺”建設試點單位驗收并獲專家肯定。今年,永康市又出臺《關于分解落實2020年度永康市水土保持評價指標的通知》,落實鎮(街、區)水保監管主體責任,使水土流失防治責任工作落到實處。
此外,永康市還不斷加大水土保持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好“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宣傳期,依法開展水法規宣傳活動,通過報紙等媒介平臺開展系列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水土保持意識和法制觀念。市水務局還制作《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宣傳手冊1000本,分發給各鎮(街、區)和各生產建設單位,提高水保責任意識。
生產建設項目監督檢查
構建智能監測體系 打造自動化站點
花街監測站是省水利廳設立的14個水土流失觀測點之一,坐落在花街鎮花街村。該監測站始建于2010年11月,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2011年4月25日通過省水土流失監測中心組織的驗收,2012年1月開始進行監測,2018年6月通過標準化管理驗收。該監測站的投入使用,讓有關部門較好掌握了全市水土流失情況,為水土保持政策制定和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服務好經濟社會發展。
花街監測站
今年,花街監測站進行自動化提升改造,共采購5套徑流小區泥沙自動監測設備,9月初完成監測設備安裝并投入使用,成為金華市首個實現24小時不間斷在線監測的水土保持監測站。
自動化監測站不僅能減少人力資源的支出,更是能保證采集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為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提供精準數據支撐,達到自動監測站無人值守、持續穩定運行的目的,實現“機器換人”的水保監測迭代升級。
市水務局局長朱志豪表示,落實水保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全體水務人將不斷總結經驗,補短板,強監管,加快水土保持事業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我省建設“重要窗口”貢獻永康水務力量。
省級美麗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