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記者 胡穎 通訊員 俞濤
“創文”省測大考即將到來,在這個決戰決勝階段,全市上下更是以百倍斗志、百倍努力投身“創文”。這其中,有這樣三支隊伍,他們無私奉獻,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在“創文”路上一直未停歇。
時針撥回到10月10日全市吹響“創文”沖鋒號的那一刻,由團市委引領的青年突擊隊、志愿服務隊、“紅領巾”宣傳隊全員進入戰時狀態。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奮勇爭先、走在前列”的氣魄、“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意識。
在“創文”這場戰役里,三支隊伍的每位成員散發著各自微弱的光,但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因每個人的努力,我們離省示范文明城市近了一步,又近了一步。
日前,記者走進這三支隊伍,擷取其中的“創文”故事與大家分享。
青年突擊隊成員開展文明勸導
青年突擊隊——“創文”故事中書寫青春擔當
漫步永城街頭,紅綠燈亮處,行人車輛交通協奏井然有序;斑馬線前車讓人、人快走,彼此禮讓傳遞一份默契;街邊店前以及居民小區里,各種車輛整齊停放在指定區域……交通出行,是一扇流動的文明窗口。
自5月12日,永康市正式啟動“永康N+”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活動以來,團市委積極發揮青年作用,為永康市文明交通建設注入一股青春力量。
連續6個多月,上班、下班的路上,我們準能在路口見到“紅馬甲”的身影。從一開始,很多市民總是抱著異樣的眼光看向他們,到如今,每每見到他們會感到一絲心安,每每想起他們就主動遵守交通規則。在記者看來,這就是青年突擊隊為“創文”帶來的改變之一。
從創衛到抗疫,再到“創文”,青年突擊隊一直善作善為,可以說,從數場戰役中鍛煉出來的他們,早已成為一支“鐵軍”,為永康市各項重要工作供能。圍繞文明勸導、垃圾分類、清除牛皮癬、環境整治等內容,青年突擊隊廣泛開展了一系列“創文”主題活動,并圍繞背街小巷和老舊小區臟亂差等城市痛點,開展“一巡三查”,利用休息時間進網格、進社區整治。
“參與到‘創文’工作中,不僅能增長見識,又能讓初出社會的我得到鍛煉,這項工作對于我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家住東城街道平安社區的張寅寅是該街道團青組的組長。10月以來,張寅寅沒少參與到“創文”工作中,只要社區一召喚,總是第一時間在工作群里響應,并積極參與其中。
在永康,像張寅寅這樣的團員青年還有很多。在路口,他們身著紅馬甲,以熱情而文明的用語勸導著過路的行人;在老舊小區,他們手持各種工具,共同開展“城市除疤”行動清除小廣告,一點一滴地扮靚小區,獲得了居民的交口稱贊。
這樣一支隊伍,是今年“創文”中,團市委新挖掘的一股團青力量。團市委書記胡穎景告訴記者,永康市建立了市、鎮(街、區)、村(社區)三級團員青年組織網絡,通過分級建群、分層管理,不斷健全發動動員體系。當前,永康市各基層團組織均成立青年突擊隊,8000余名團員青年就近就便編入網格開展創建工作,共開展創文相關活動1000余場次,共2萬余人次參與。
志愿服務隊——“創文”工作中傳遞無私能量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永康,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奉獻愛心,不求回報,以實際行動踐行志愿服務精神;他們活躍在社區和街頭,傳播文明新風、服務廣大群眾,為永康市創建省示范文明城市添加一份堅實的力量;他們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文明始于足下,創建從我做起”,倡導群眾愛護環境,推動“創文”工作取得實效。
“門前六包工作要牢記”“垃圾不要扔在地上”……17日上午,記者跟著市志愿者協會黨支部成員樓巧紅走進西城街道飛鳳社區開展巡查工作,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還要時不時地提醒商家、居民力所能及地參與到“創文”中。
樓巧紅今年已經59歲,自從四五年前加入志愿者隊伍,這一身紅馬甲成了她常年的裝備,“創文”攻堅以來更是沒有休息過一天,日日帶著志愿者們上街巡查?!岸嗟臅r候有十幾個志愿者跟著我,最少也有四五個,我們就在飛鳳社區邊走邊查邊宣傳,不要說,還是有點用的?!睒乔杉t欣慰地告訴記者,近兩個月來,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變化十分明顯——地上的煙頭少了很多,居民停車也規范了,大家的文明習慣逐漸養成……
志愿者讓商家簽訂門前六包承諾書
僅“創文”期間,樓巧紅的志愿服務時長就已超260個小時,“我是一名黨員,又是一名志愿者,我不去做誰去?!睒乔杉t的這句話說得十分平淡,但卻充滿信仰的力量。
樓巧紅只是志愿者隊伍的一個縮影,現永康市有數萬名志愿者投入到志愿服務工作中,他們以志愿服務精神引導全民參與“創文”熱潮,基本做到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志愿者。目前志愿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文明氛圍越來越濃厚。
“越來越多的人自發參加志愿服務工作,這是一個好的現象。體現了永康市的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文化品位的提高。”市志愿者協會會長李峰松表示,志愿者對提升市民對文明城市創建的參與積極性,以及營造良好的“創文”氛圍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他還向全市志愿者和廣大市民發出了倡議,希望大家響應號召,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為爭創省示范文明城市貢獻力量。
志愿者邊巡查邊發放倡議書
“紅領巾”宣傳隊——“創文”工作中散發星星之光
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從小培養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習慣,努力形成健康人格。近些年來,永康市不斷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從大處著眼,從小處抓起,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日前,記者走進人民小學,發現校園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氛圍濃厚,“中國夢”“關愛未成年人”等主題宣傳欄紛紛上墻,就連樓宇、花叢、樹干等處也點綴著大大小小的各色宣傳板,有禮之風吹遍校園,隨時陶冶學生的情操,無不體現出文明、和諧、綠色的理念。
高鎮小學舉行“創文”誓師大會
本月初,高鎮小學召開了“創文”誓師大會,全校師生莊嚴宣誓,并從儀表儀容、行為舉止、文明習慣上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該校開展的光盤行動,可謂人人參與、人人遵守,如今,餐廚垃圾的產量比原先減少了近2/3。
民主小學開展垃圾分類活動
在民主小學,“紅領巾”參與“創文”的熱情同樣十分高漲。學校作為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陣地,聯合學生、家長共同唱響了“垃圾分類”的主旋律。記者在校園里看到,垃圾分類的知識標語隨處可見,每個垃圾桶上都貼著相應可投放的垃圾,這樣一來,哪怕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也不會投錯,大大提高了垃圾分類的正確率。更值得一提的是,家長也在孩子的帶動下,主動參與垃圾分類。
“別小看‘紅領巾’的作用,他們不僅嚴格要求自己,還在校內校外起到了宣傳、引導作用。”民主小學少先隊輔導老師胡真真說,以前校門口會有很多學生吃早餐,現在學校一方面引導學生在家就餐,同時每天安排少先隊大隊干部值崗,監督同學垃圾不落地;在上學、放學的時段,老師、家長形成合力,在校園周邊引導行車、泊車……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校園內外環境得到較大改善,文明風尚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和家長。
通過采訪,記者還了解到,在永康市有1200余名“紅領巾樓道長”,他們積極參與家門口的社區樓道文明建設,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的獨特作用,形成從青少年到成人全域作戰的“面”,共同助力創建工作。如今,“星星之光”匯聚成洋,“文明之花”在永康市各校精彩綻放,為“創文”工作增添了更亮麗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