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編者按
民生實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和載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我市把辦好民生實事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從老百姓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實事辦起,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今日起,本報推出“2020年‘十大民生實事’盤點”專欄,一起回顧過去一年政府又為老百姓辦了哪些實事。
報告原文 完成農村飲用水提標達標三年行動,新增受益人口8.7萬,城鄉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人口比例85%以上,農村供水保證率達95%,基本實現城鄉居民同質飲水。
通訊員 應敏攝
近日,在橋下水廠遷擴建工程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搶抓時間加快建設進度。據悉,該工程總投資近2億元,建成后供水范圍覆蓋龍山、古山、方巖大部分區域,供水規模每日6萬噸,受益人口達12萬。
自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堅持以“城鄉居民同質飲水”為目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長效管理機制,農村居民基本實現了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轉變。截至去年10月底,我市已完成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合計受益人口25.25萬,水質合格率、供水保證率、規模供水覆蓋率等均已達到或超過省考核指標。
以提高水質合格率和供水保證率為目標,我市按照“能擴則擴、能延則延”的原則,全力實施規模水廠擴網工程,努力構建“城鎮規模水廠供水為主、單聯村供水站為補充”的城鄉供水格局。去年1月,我市對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工作進行再梳理,按照“不落一村、不落一戶、全面清盤”的要求,全面推進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工作。通過三年行動,我市共計投入7.56億元,目前已建成10處城鎮規模水廠,提升改造79處單聯村供水站,總供水能力每日達到35.75萬噸。
在推進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工作中,我市嚴格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部門和鎮街區緊密配合,強化土地、資金要素保障,加快推進工程建設。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克服工期緊、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雨季施工等困難,精心組織、周密實施、分類推進。目前,全市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規劃的項目已全部完成。對水源有保障,因地理條件限制暫時不能擴網供水的104個村,繼續保留79座供水站,并全部完成提升新建。對單聯村供水站無法覆蓋的10個山區零散居住點,通過安裝戶用型凈水設備保障飲水安全。
此外,我市認真落實農村飲用水“三個責任”和“三項制度”,遵循“以大帶小、就近就便、專業管理”的原則,由水投集團、錢江水務全面接管單聯村供水工程,對供水站全面實行專業化運維;緊緊抓住水費收繳“牛鼻子”,去年5月底實現所有城鄉供水工程水費收繳率100%;創新開展“智慧水務”管理平臺建設,形成以地理信息系統為核心的“城市水務物聯網”,對全市城鄉供水工程實施遠程監控、在線監測、實時預警、智慧監管。去年,我市對農村供水工程水質進行了兩輪監測,合格率達到94.7%,城鄉同質飲水的目標已基本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黑格比”臺風災害中,全市有4座水廠和23座供水站設施損毀,183個村停水。對此,我市整合搶修力量,10天內搶通所有村的供水管網,后續又組織對受損的23個單聯村供水站及供水管網、增壓泵房進行搶修或重建,確保了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提前全面完成、不留尾巴。
作者 張赤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