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大民生實事”盤點②丨永康基本完成垃圾分類系統縣建設
源稿: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8日 10:04:42 編輯:陳其欣
深化農村生活垃圾“兩次四分”、城區生活垃圾“兩定四分”管理模式,建成6個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建成“定時定點”投放和清運商業街1條、小區1個。
“康康一號”新型智能垃圾分類可移動投放點

每天早上7時,“康康一號”都會準時出現在東城街道平安小區,居民通過掃碼就能分類投放垃圾。“康康一號”是我市推行的全國首個新型智能垃圾分類可移動投放點,除了能夠實時顯示內部垃圾分揀的全過程,還具備自動稱重、傳輸數據、實時監控、分類宣傳等功能。
去年以來,我市結合城鄉環境整治、“無廢城市”創建,重點開展“個十百千萬”工作,即創建一個垃圾分類系統縣,建成十大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場景(單位、工廠、社區、鄉村、工地、醫院、校園、商圈、車站、景區),設置百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發動千名垃圾分類志愿者,號召萬戶家庭參與垃圾分類,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全面提升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水平。
開展垃圾分類,觀念轉變是關鍵。我市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介,通過正面宣傳引導和反面典型曝光,不斷拓展垃圾分類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并將垃圾分類納入最美家庭、綠色家庭創建活動;組建社區、黨員、志愿者、執法人員、樓道長五支隊伍入戶宣傳指導,上門宣傳超過4.5萬人次,發放指導手冊4.5萬余本;加大培訓力度,對志愿者、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執法人員、第三方公司等不同群體開展培訓48場;開展垃圾分類各類主題宣傳活動116場,開展知識答題競賽2次。
我市還出臺了《關于開展2020年城鄉環境治理曬拼創活動的實施細則》《永康市2020年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年終考核,并結合“無廢城市”創建細化各項標準任務;完善違法行為監督處罰機制,一方面借助“紅黃榜”評比,倒逼居民自覺分類,另一方面加大違法行為執法處罰力度,立案查處垃圾分類違法行為2163起;完善績效評價,加強對農戶垃圾源頭分類的剛性約束,充分發揮村干部、平安志愿者等各類群體的監督作用,加強源頭分類的監督和管理;完善督查考核制度,對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開展督查檢查,并及時將檢查結果予以通報。
在收運體系環節,我市不斷暢通處置渠道,對已分類區實施分類清運,易腐垃圾采用第三方直運模式,其他垃圾統一中轉運輸,在小區開展可回收物“兩網融合”試點,有害垃圾由環衛收運至有害垃圾暫存點。與此同時,不斷推進“兩網”融合,通過投放點收集、線下收集、網上下單上門收集等方式,實現可回收物的“新收集”。
目前,我市已完成6個省級高標準垃圾分類示范小區、2條“定時定點”投放和清運商業街、1個“定時定點”投放和清運小區、2個省級高標準垃圾分類示范村創建,以及14個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項目村、2個資源化處理站點建設,新增微生物發酵快速制肥機3臺。城區共撤除零散垃圾投放點1174個,建設“兩定四分”集中投放點118個,在建154個,城區垃圾分類基礎設施覆蓋面97.40%,建制鎮分類覆蓋面96.43%,農村分類覆蓋面100%,垃圾分類系統縣建設工作基本完成。
作者 張赤奎